本报评论员
一个国家的强盛,离不开精神的支撑;一个民族的进步,有赖于文明的成长。
习大大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,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学问、革命学问、社会主义先进学问,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公共学问产品和服务供给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学问生活需要。这为大家全力推进学问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学问重要发祥地之一,革命圣地延安所在地,陕西历史学问资源丰富、红色学问资源璀璨,学问积淀十分深厚。黄帝陵、兵马俑、延安宝塔、秦岭、华山等,是中华文明、中国革命、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陕西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学问,激发学问创新创造活力,强化学问担当,坚定学问自信,学问强省建设迈出铿锵步伐。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大家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,进一步加强学问建设,发掘和用好丰富的学问资源,坚定学问自信,推动学问大发展大繁荣,不断增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精神动力。
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。人民有信仰,国家有力量,民族有希翼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,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。陕西拥有深厚的传统学问和丰富的红色学问,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推动大家的学问建设方面,要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学问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,加强红色教育,传承红色基因,挖掘优秀传统学问的时代价值,深入开展“弘扬爱国奋斗精神、建功立业新时代”活动,大力弘扬西迁精神、梦桃精神,大力把先辈们的好做法、硬作风传下来,大力加强群众身边的道德建设,惩恶扬善,激励干部群众投身新时代追赶超越的生动实践,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。
要繁荣学问事业和学问产业。学问事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学问需求,学问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学问需求。推动社会主义学问建设的大繁荣、大发展,必须推动学问事业和产业比翼齐飞。大力推动学问事业发展,就是要通过学问交流,沟通心灵、开阔眼界、增进共识,让人们在持续的以学问人中提升素养;推动公共学问服务标准化、均等化,完善公共学问服务体系,提高基本公共学问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。推动学问产业发展,就是要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,提高学问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专业化水平;健全现代学问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,创新生产经营机制,完善学问经济政策,培育新型学问业态;加强与其他省市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,促进学问旅游深度融合,不断扩大陕西学问影响力。
要切实扛起文物大省责任。陕西是文物大省,全省登记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319家,约每11.9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,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同时,我省又处在工业化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,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,全面贯彻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加强管理”的工作方针,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,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,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。做好文物保护工作,离不开社会合力。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,守土尽责,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,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,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文物,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。
学问自信,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。大家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,守护好陕西的历史学问遗产,传承好红色基因,推动学问事业和学问产业蓬勃发展,为建设社会主义学问强国作出陕西贡献。